疫情继续影响制造业生产与需求,10月中国制造业景气度继续收缩,但较9月有所改善。
11月1日公布的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2,较9月回升1.1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下降。
这一走势与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2,回落0.9个百分点,时隔一月再度跌至荣枯线以下,为近三个月最低。
从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各分项数据看,受散发疫情影响,10月制造业供给和需求同步收缩,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连续第二、三个月低于荣枯线,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需求端尤显不足。外需亦持续走低,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主要因为国外经济放缓,也有部分企业反映外贸运输遇到困难。不过,制造业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收缩幅度均较9月收窄。
制造业供需双弱,拖累就业继续收缩。10月就业指数连续第七个月、也是在过去15个月中第14次位于收缩区间,但降幅较此前三个月收窄。出于收缩规模、降低成本的考虑,企业面对员工离职时补充招聘新员工的意愿较弱,部分生产线自动化也使得企业有理由减少用工。
受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10月制造业企业购进价格指数较9月上涨逾3个百分点,三个月来首次落入扩张区间,显示企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由于市场需求不振、企业降价促销意愿强烈,出厂价格指数虽有回升,但连续第六个月低于荣枯线。
疫情管控措施对物流造成影响,10月供应商供货时间指数轻微恶化,延续了三季度初以来的供应放缓状态。企业普遍反映,疫情导致运输延误是主因,此外供应商产能有限、存货短缺也影响供应时间。
为满足生产需求,尤其是出于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疫情造成供给短缺的担忧,制造业企业补库存动力增加。10月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悉数升至荣枯线上方。
10月制造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从9月的低位回升,但仍低于长期均值。企业家希望未来一段时间市场能够显著回暖,部分企业家也表达出开发新产品的意愿。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疫情管控措施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10月制造业供给、内外需、就业悉数收缩,不过收缩速度较9月放缓。成本略有抬升,收费端依然以降价为主。物流运输仍有迟滞,企业采购和库存略升,市场乐观情绪回升,但从长期看乐观程度有限。
他称,近期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恢复向好,主要指标企稳并略高于此前市场预期。尽管如此,目前内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较多,尤其是多地散发疫情对供求两端形成明显制约,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有助于稳定市场长期预期;当前需求和就业依然承压,相应促就业、稳内需政策还有需加强,正如二十大报告提及的,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