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面向智能制造的创新:中国企业的机遇(2840A13G03)

访客 2022-10-11 行业资讯 384 views 0

  智能制造是当今全世界最受瞩目、对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创新领域之一。

  智能制造的浪潮席卷而来,中国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转型条件?如何正确把握时势,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科技创新?

面向智能制造的创新:中国企业的机遇(2840A13G03)

  天时:当下智能制造业的创新时机

  管理学理论中,时间是衡量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创新事业来说,一个恰当的时机必不可少。经济、科技、管理等各领域都存在这一规律:某个行动是否能够取得期待的结果,其所发生的时间因素显然不可忽略。比如,组织架构上的科层制只有在企业所应用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流行、有效;智能制造也只有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达到相当的水平时才可能发生。

  如今的天时正是中国企业迈向智能制造、实现创新的良好条件。中国企业的创新天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产业革命契机:智能制造处在风口上。当前,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讯、大数据等技术,正在掀起新一代的产业革命。不同企业进入同一个新行业时,原始技术积累的作用不如在行业稳定发展期重要,所有企业的起点相差不大。反之,如果行业仍然在线性发展,后来者则很难超越此前的成功者。正在发生的智能制造的产业革命机会,第一次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比肩国际最前沿的机会。

  时机对企业创新事业的发展极为关键,一个创新举动,过早则无法赢得市场的认可或者上下游的支持,过晚则无法争取充分发展的空间。美国NCR公司早在90年代就开始推广网络支付业务,但当时客户对因特网交易模式的信任度不高,加之网络速度缓慢,NCR公司的创新业务难以被客户接受,公司因此于1999年暂停了相关业务。巧合的是,不久之后,美国网络通信服务开始迅速腾飞,用户对互联网的接受度也逐渐扩大,NCR与环境的机遇擦肩而过。

  经济发展和行业升级带来的机会对所有企业都是平等的,但是要做出战略决断仍需要企业的知识和智慧。天时带来的行业洗牌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这需要企业具备战略眼光。

  第二,教育,特别是科学与技术方面人才的积累。中国目前积累了有史以来最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些人成为从事创新的中坚力量。从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人数来看,1949年仅22人,1999年增至594人,2019年达到2857人。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75年,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有3.85亿人。教育方面的积累会逐步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

  中国不仅在理工科教育上发展迅猛,中国人才还具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此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要,安排员工、干部进一步参加培训,也有的企业向商学院定制高管的培训。

  第三,国际上非正常的竞争倒逼自主创新的决心。在全球化高歌猛进40多年后,中国企业对进行自主创新必要性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除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基础研究之外,国有企业具备资源丰富、优秀人才集中、业务平台宽广、技术积累深厚等优势,也要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大胆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与从事基础研究的相关机构密切配合,解决新成果的实验、测试、工程化、系统化等关键问题。

  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国有企业应该将在本领域突破技术前沿作为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要求国有企业具有双元性,既能满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需求,又要在科学技术领域实现创新和突破,并布局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国家的安全和繁荣。要实现双重目标,国有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学习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激活组织内的创新单元、高效地进行组织资源配置、打造卓越的组织能力。

  第四,经济发展积累了创新所需要的资源投入。通过研发实现产品和工艺的创新,是企业进步的重要手段。但是,研发投入大而且成功率低,需要国家和企业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包括智能制造等领域展现了丰富的创新成果,与近年来中国巨大的研发投入增长密不可分。

  科研成果的最终体现,当然与研发投入的效率相关,但也必然是研发投入积累后的结果。从企业端来看,科技制造企业在研发方面有巨额的资金投入。比如,华为坚持将每年的营业收入的10%投入研发。京东方更是努力去撬动各方面资源来确保研发投入。共享在资金本不宽裕的情况下,屡次为了创新、进入新的业务而投入上亿元的资金。美的在过去几年转型的过程中努力压缩其他方面的员工,而新增的员工主要是研发人员。

  综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古语在如今中国企业面向智能制造的创新领域仍然适用。今天,中国的人才培养、资金积累已经让我们拥有了进行创新的资源,而国际竞争、高科技发展被打压增强了企业创新的动机。

  对中国企业来说,当下拥有了创新的资源,又恰逢工业互联网渗透到产业调整,从而拥有了迈进智能制造的机遇。

  地利:身在中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中国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国有企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政府在创新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只关注国企-民企之间的差别,无法深刻研究中国的独特环境给所有企业提供的创新机遇或者限制条件。

  中国的独特环境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自上而下的筹划便于企业参与其中推动创新。中国政府在充分论证并决定战略方向之后,能够全面部署、快速动员地方政府和机构参与,行政体系确保高效执行。当前,中国安排了大量的宏观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科技上的创新,而且各级政府以及其它机构建立了大量的创新的产业园区、产业创新基金,对创新企业有各种各样的鼓励措施。相比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中国对企业高科技创新方面,鼓励力度之大、涉及方面之广,确实是难以比拟的。

  很多企业在进行创新时可以借助这方面的外部环境的支持。2006-2010年,液晶面板的进口,成了与石油、半导体芯片、铁矿石等类似的中国进口花费最多的商品之一。在《我国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十二五发展展望》中,明确提出支持液晶面板的发展,在产业链建设、重点科研项目、产业化项目等方面,国家给予扶持。

  其二,庞大的市场规模助力企业创新。中国企业创新的一个地利是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单一市场,让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能够快速迭代、不断试错,失败的代价比较小,而一旦成功则回报非常大。

  中国大规模的制造为提供机械设备、重要零部件的企业提供了快速迭代、获得创新利润、避免创新失败导致高成本的成长机会。三一重工的发展,适逢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地;隆基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中国提供了近一半的太阳能发电能力;陕鼓和共享的快速发展,与中国制造的快速发展和处于迭代期密切相关。

  其三,多样化的地方政府政策为企业提供了选择的机会。虽然中国拥有庞大的单一市场,但在吸引投资、特别是面对高科技、制造业的投资上,各地方政府在支持力度、支持方向等因素上存在巨大差别。高科技制造业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一般要选择期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并愿意为此提供大量支持的城市,才能与地方政府达成合作共赢。

  企业在计划发展新业务、选择新的投资地点时,充分理解不同地区的商业环境,理解利益相关者和商业伙伴的真实需求,才能够有效地达成双赢和互惠。

赞(0

推荐标签

Random label
15395922327 扫描微信 1665993276